“数字化转型”这一术语的出现,让制造商绷紧了神经,也让一些公司为此重新制定发展战略。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表现为许多不同的行业都在发生变化,促使变化的原因不仅仅是技术驱动力,也包括持续发展的消费者需求。随着市场不断变化,业务的寿命远不如从前那样长。
想到要改变业务策略,可能会让人不由退缩。主要利益相关方对于后端系统的重大投资会有怎样的反应?他们会问,为什么要不惜一切这样做呢?回答是,技术一直在变化,行业也在不断随之变化。仅仅依靠现有的业务模型或系统,无法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
从制造商业务模型到分销商和零售商业务模型,从连续制造系统到间歇性和灵活的制造系统,所有方面都一定会受到影响。所以,结论是应该迅速采取行动,对吧?但实际上并不必要。
一些制造商已经开始着手探索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技术,如增强现实和机器学习,以引领潮流,将行业颠覆性变革转变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另一些制造商可能只关心目前系统的运行状况,如企业资源计划 (ERP),而推迟面向未来的升级。这两种情况都可以视为是“好”方法,但还不够好。
制造商必须立足于投资角度以及人员角度,以一定的步调开展数字化转型。参与办公室或车间的制造运营管理的人员应该具备管理目前系统以及支持转换所需的资源。毕竟,实际上正是这些资源使车间作业保持运转,因此应该成为这一转型阶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QAD 首席市场官 Carter Lloyds 在最近为《工业设备新闻》撰写的文章中,着重阐述了希望迎接数字化转型的制造商所面临的关键痛点。过去的辉煌成果并不能保证未来绩效卓越。制造业必须意识到各种潜在的风险,并且接受确实存在未知风险这一事实。了解什么时候该投资,什么时候不该投资,是应对行业变革以及为企业未来取得成功奠定基础的关键所在。因此,别行动得太快,在行动之前,请先评估自己的系统,制定前瞻性计划,以可控的步调来解决相关问题。
“在公司投资增长之前,您需要确保自己有着坚实的基础可进行构建。花些时间检查您目前的系统和公司治理情况是掌握风险的关键的第一步。只有掌握了风险,才能落实缓解措施,减少潜在的风险和影响。 ” – 首席营销官 Carter Lloyds
要了解有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及一些相关挑战和优点的更多信息,请在《工业设备新闻》中阅读全文